国外互联网发展最新消息(国外互联网发展现状)

副标题
2023-01-27 07:18:03 作者:网络来源:网络

学新传的,出去千万别说自己“不懂”新闻,毕竟这是老本行。但是随着技术发展,依托于新技术又出现了很多新的新闻类型,之前的硬新闻、软新闻在新名词之前都弱爆了。

撇开大家已经耳熟能详的数据新闻、精确新闻等名词,区块链新闻、沉浸式新闻、断言式新闻等听上去总会让人一头雾水,我是太OUT了吗?

其实,对于这种新的名词解释,大家要重视平时的积累,有意识去总结整理一下,并且这类名词院校非常喜欢考,我们参考院校真题以及学术前沿,为大家整理了下面这份新闻类型名解大全,以下:

数据新闻

数据新闻又称数据驱动新闻,是大数据时代新闻业不断适应媒介环境变化而探索出的新闻生产的新方式。开放的数据、严谨的叙事逻辑、恰当的可视化呈现方式共同构成了数据新闻的基础。作为一种新型的新闻生产模式,数据新闻改变了传统新闻的生产模式和整个运作体系,引发新闻报道理念、思维与模式的变革,成为大数据时代新闻学发展的新领域。

精确新闻

精确新闻又称精确新闻报道,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是基于科学的量化研究的新闻报道。精确新闻能使报道内容更加公正、客观,避免新闻来源“二手”的人为主观因素,更能反映人民的呼声和意见,新闻报道更令人信服。

在采写时精确新闻需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采集数据。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采集数据,这是精确新闻学与传统新闻学的最大区别国外互联网发展最新消息;②数据应用。数据应用的过程也就是新闻写作的过程,即告诉读者数据是怎么来的国外互联网发展最新消息;③数据延伸。尽管精确新闻以数据信息作为自己的内容基础,但是,数据往往停留在对社会宏观概况的描述,无法深入到社会的深处和细处,显得表面化。

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在新闻领域是有所特指的,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指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

黄色新闻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利策和赫斯特的“新式新闻”时代,其特点如下:带有创新性质;更加大众化;充满了煽情性报道、大标题以及较多新闻图片。名称来源于普利策和赫斯特黄色大战中的漫画主角黄孩子。

展开全文

融合新闻

“融合新闻”又称“多样化新闻”,主要指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新闻传播活动。不同的媒体例如报纸、电台、电视台和网站及手机等,集中在一个信息操作平台上,统一策划、相互协调,取长补短,根据各自媒体和受众特点对信息进行分类加工,发挥各自的传播优势,有针对性地传播给特定受众。融合新闻的理念最早是由芝加哥论坛公司和媒体综合集团两家媒体公司率先进行实践的,这两家媒体为融合新闻的发展探索出不同的发展模式。

反转新闻

反转新闻是指在互联网传播领域中,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出现一次或多次显著变化甚至出现反向变化的现象,主要特征是吸引舆论眼球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让人瞠目结舌的戏剧性反转以及公众态度的反转。

“反转新闻”大多体现出如下的传播特性:这些新闻事件本身极具话题性,大多反映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因此传播范围广、受众数量大、媒体热情高,舆论在演变过程中多呈现出高度一致性和极端变化性。可将新闻的反转途径归纳为:事件发生—媒体初始报道—初始舆论形成—事件拐点—舆论反转,有的新闻事件在此基础上可能会再次发生反转。

辫子新闻

美国学者谢尔•以色列在《微博力》一书中提出了“辫子新闻” (Brailed Journalism)的概念。“辫子新闻”是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的一个新理念。

之所以叫辫子新闻, 是因为它由三股新闻资源交织而成。

一是传统媒体, 特别指以发布专业新闻获取广告收入的纸质及广电媒体。二是自媒体新闻, 指非专业媒体人士传播的新闻及传播行为, 具有突发性、开放性、参与性等特点。三是社会性媒体, 这也是传统新闻与自媒体新闻交叉地域, 包括手机、社交网站等。

事实上, 辫子新闻已经成为一种兼具共享性和合作性的新闻采编发模式, 尤其在对像地震、火灾、空难等其他危机或敏感事件的报道中表现不俗。

建设性新闻

“建设性新闻”这一概念是由兼具记者和学者双重身份的海格拉普在2008 年发表的一篇新闻评论中正式提出的,它是一种新兴的新闻形式,在坚持新闻核心功能的同时(比如“看门狗”、告知公众潜在威胁等功能),将积极心理学和其他行为科学的技巧运用到新闻流程和产品,致力于创作卓有成效、引人入胜的报道。

建设性新闻理念力图打破传统的职业角色设定对记者的束缚,要求记者承担起行动者的角色并提供解困的思路。

建设性新闻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它具有面向未来的视野,以及开掘可能的解决路径。它打破了突发新闻紧盯当下和调查新闻追溯过去的视野局限,通过吸纳解困新闻、公民新闻等相关理念,推动新闻作为一种建设性的力量参与到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提倡新闻从业者秉持着“如何能够推动社会变好”而非“为什么情况这么坏”的思路展开报道,从而将新闻业的合法性从单纯的呈现和批判现实向着推动人类进步的维度转变。

个性化新闻

个性化新闻是根据用户的兴趣和习惯设置新闻内容的个性化平台。各个新闻客户端都在主打个性化新闻推荐,尤其是强调通过算法了解每个用户的喜好,从而“精确”地推荐给用户喜欢的新闻内容,让读者真正拥有“我的新闻”。国内主要以今日头条,天天快报和一点资讯等算法类资讯平台为代表,在美国以 News Republic 为代表。

算法新闻

算法新闻(algorithmic journalism)又称机器人新闻、数据新闻、自动化新闻、计算新闻,是指“建立在算法、人工智能程序平台以及自然语言衍生技术基础上的新型新闻生产模式,其主要特征是新闻的文字及部分视觉内容可由算法直接自动生成”。

当前,算法新闻在欧美各大主流新闻机构均建立起一定程度的智能平台,BBC打造的Jucier,路透社的News Tracer等算法平台,都为其机构生产了一定数量的算法新闻。算法新闻作为人工智能这一新生技术在新闻传播行业的衍生,法律条文还未能及时作出规制,行业规范也很不健全,抛开现阶段技术本身的问题,单就伦理层面来讲,面临着隐私权侵犯、算法黑箱、价值偏向、缺乏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以及未来强人工智能阶段所涉及的机器伦理等一系列的问题。

迭代新闻

迭代新闻( Iterative Journalism)由美国学者保罗·布拉德肖(Paul Bradshaw)提出,迭代新闻的报道流程是以互联网为核心平台进行的新闻生产,专业人员与用户进行广泛深入的互动。在迭代过程中,在快速基础上,逐渐逼近事件真相,抵达受众对新闻深度的要求。这一模式反映了网络媒介环境的巨大变化:新闻从静态的“产品”变成了动态的“过程”。

保罗·布拉德肖认为这是21世纪新闻生产的一种新旧媒体相结合的比较理想的模式,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报道者几乎不做任何核实,就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核实先报道一个“似是而非的存在”,再“边施工边设计”完成一个“不完美的成果物”。

传感器新闻

所谓的传感器新闻是指利用传感器来生成或收集数据,然后分析、可视化、使用数据来支持新闻报道。

传感器进入新闻生产领域,让人类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更加全面深入地审视自身所处的环境。不过传感器技术发展也存在不确定性,技术黑箱的存在、数据结构的复杂、媒体工作者的伦理道德失范、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国家的监管力度不够,可能使传感器新闻出现新闻准确性难以保证和公民隐私侵犯的问题。尽管传感器新闻可能引发这样或那样的风险,我 们也不能因噎废食、不再引入新技术,而是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规避风险。一方面,要不断发展传感器技术,通过完善技术方案降低技术风险;另一方面,要将传感器新闻可能带来的风险置于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的脉络之下,明确不同社会主体责任,建立风险规避的社会体系。

沉浸式新闻

沉浸式新闻以新闻事件作为内容依托,借助 VR、AR 等技术手段,用户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体验新闻事件发生的情景以及发展脉络,从而具有“沉浸”于事件的独特感官体验。

相较于传统媒体,沉浸式新闻所提供的独特的数字化传播环境,使得认知主体能得到认知对象“存在在那里”的主观感受。这种游走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体验”相互交织,打破了新闻受众原本认知的局限性,并对新闻的传播效果产生特定的影响。

策展新闻

策展新闻(cuartion news)是对互联网以及由此而来的信息环境和用户消费心理变化的呼应。有学者认为:“互联网信息环境的变化(从信息稀缺到信息超载)带来了用户信息疲劳,催生了他们对相对开放、优质和结构化的信息秩序的渴望。这推动了所谓‘Curation新闻’的出现及它与移动新闻客户端的结合。”策展新闻解构了传统新闻的生产实践。

最早关注策展新闻的,是美国的罗森鲍姆和澳大利亚的布伦斯。2011 年,罗斯鲍姆通过比较赫芬顿邮报和Google News,提出人工干预高于智能程序的观点,强调新闻策展人“把网络上的相关的优秀内容加以整合、编辑、加工,分享给受众,所做的工作包括寻找、辨别、选择、验证、组织、描述等”。

策展新闻强调优质内容的聚合及新闻用户共享关系的建立,新闻用户参与程度影响新闻策展的影响力。正如科瓦奇和罗森斯蒂尔的预测:“下一代新闻业必须欢迎并且为更具参与性的公民服务。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不再是讲授,它更多的是一种内容更加丰富的对话。”

全景式新闻

全景式新闻综合文字、全景图片、全景视频、 实时直播、H5 互动等多个媒体产品,将受众带入到新闻报道的场景之中,高度还原新闻事件,形成“超真实”的现场感。这种现场感让新闻报道变得鲜活起来,受众由被动走向主动,真正参与到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来。同时,全景式新闻将新闻的时效性发挥到了极致,采编不再是孤立的新闻生产流程,而是融为一体,同时进行,将最“热乎”的新闻事件传播给受众。

全景式新闻报道的特点有三:1、技术支撑,创造情境满足受众需求;2、融屏共振,传播方式立体化多样化;3、参与其中,受众互动成重要环节。

全景式传播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看待新闻报道,构建了丰富多彩的媒介生态格局,它将我们从二维平面的新闻中剥离出来,推开三维报道时代的大门。但作为新生的新闻报道模式,无论在技术还是内容层面,全景式报道都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如技术不成熟、内容全面但碎片化、媒介伦理失范问题日益凸显等等。

国外互联网发展最新消息(国外互联网发展现状)

众筹新闻

众筹新闻亦称新闻众筹,是指个人或机构向公众募集资金,实现特定的新闻报道计划。是社会化网络时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新闻策划、报道与消费形式,它由记者或新闻机构策划并公布某一新闻报道(主要是调查报道)计划,向有兴趣的公众筹集款项,当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后,再展开具体的报道。同时,在报道过程中向资助者提供更多的参与和互动机会,并给予相应的回报。众筹新闻重新定义了记者和公众的角色及其相互关系,开创了一种新的新闻生产与消费模式。目前,众筹新闻的探索、实践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为更好地理解众筹新闻,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解读这个概念:一是发起者,即记者、自由撰稿人、新闻及其他机构制定详细可行的报道计划,并向公众推销该报道项目;二是平台,众筹平台搭建起发起者和资助者的平台,为发起者提供筹资渠道,为资助者提供回馈服务;三是资助者,即公众通过众筹平台,以捐助的形式资助发起者的项目,并获得一定的回馈。由此可见,众筹新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新闻运作模式,重新定义了新闻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众包新闻

众包新闻是指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和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其实从“众包”的精髓来看,它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简单直白来讲,它就是“集思广益”,但是一旦和互联网结合之后,“众包”就变得无远弗届,将人类大众的力量聚合成旺盛发展、无限强大的自组织有机体。世界各地的人们集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任务,几乎分文不取,而这些任务曾经是由某个专业领域的雇员完成的。这种现象正在广泛地影响着从摄像到新闻以及科学等各个产业。

解困式新闻

所谓解困新闻,是指致力于解决问题而非只是发现问题的新闻报道,这是随着新闻实践深入而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其兴起由于大众“审丑”疲劳以及媒介融合的大趋势。

解困式新闻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伯恩斯坦在2008年提出的。它属于严肃报道的一种,与“建设性新闻”类似,其主要致力于通过报道传递社会正能量,呼吁更多的人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实践。同时,“解困式新闻”更致力于解决问题,为负面事件提供正确的解决方案。解困式新闻注重数据和案例的使用,内容主要围绕疾病、犯罪、社会公共安全威胁等问题,通过对社会问题进行揭露调查,针对现实情况作出分析,并提出实际方案从而打消公众疑虑和恐惧,传递社会正能量

公共新闻

公共新闻 (Public Joumalism ) 的概念源于20世纪90年代未美国新闻业的改革运动,认为“新闻记者不应该仅仅是报道新闻,新闻记者的工作还应该包含这样一些内容: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众之间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阅读或观看这些问题。“它实际上是媒体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进行的内在变革,它通过设置公共议题、展现各方面意见特别是普通公众意见等方式来加强与社会和公众的联系。有学者把公共新闻概括成四句话:“培育和营造公民社会,监督和构建公共领域,报道和指导公共事务,交流和引导公共意见“。

断言式新闻

比尔·科瓦奇和汤姆·罗森斯蒂尔在《真相一一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一书中详细列举了新闻模式的四种分类,断言式新闻就是其中的一种。这四种新闻模式分别是:

确证式新闻(Journalism of Verification):强调准确和语境的传统新闻模式;

断言式新闻(Journalism of Assertion):强调即时性和声音大小的新模式,一种趋向被动的信息渠道;

肯定式新闻(Journalism of Affirmation):通过肯定受众的信念而不是依靠准确、完整或确证来构筑忠诚度的新型政治媒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刻意拣选信息;

利益集团式新闻(Interest—group Journalism):包括针对特定目标受众的网站和新闻,经常从事调查报道。它们通常由专门的利益集团而非媒体机构资助,设计得像新闻。

尽管这些划分是当时根据美国新闻业的现状做出的,但是在中国也能依稀看到类似的新闻形态。比如以新浪网为代表的门户网站具有断言式新闻的特征,而《环球时报》则具有肯定式新闻的某些特点,博客、社交媒体等网站上的新闻则是上述四种新闻的混合物。其中,又以断言式新闻最能适应媒介技术的发展及我国特有的媒体环境而逐渐取代传统的“把关人”式的新闻(即“确证式新闻”),成为当下“新闻反转”及向“后真相”社会过渡的主要诱因之一。

国外互联网发展最新消息(国外互联网发展现状)

区块链新闻

区块链新闻的概念可表述为基于区块链技术呈现的更为客观的、透明的、不可篡改的数字化新闻。它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所有的新闻生产、制作、传播等皆发生在“区块链”技术场域中,所有的过程皆在区块链程序代码当中留下痕迹,具有透明可查且不可篡改等显著特征。

区块链新闻自2016年起开始出现,并呈现出多样化的媒介形态,到2018年已日渐成为新闻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区块链新闻媒体大致可分为五个类别:区块链新闻网站、区块链社交网站、浏览器插件、区块链搜索引擎、其他类型媒体与区块链媒体合作生产区块链新闻。它们都以代币为基础,希望通过区块链上劳动所衍生的价值维系媒体的运作,同时代币还作为激活受众参与的手段和新闻产品等的评价标尺,从而使新闻实践摆脱第三方的影响,用新技术手段来实现一直以来传媒业所追寻的传统价值,即客观、公正、中立等。

参与式新闻

参与式新闻也可以称为公民新闻,指那些由公众参与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活动,它强调了普通公民作为主体去参与那些以前属于职业记者领域的活动。需要指出的是参与式新闻并不排斥职业记者,只是在参与式新闻中,职业记者是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参与的。

参与式新闻是一种自下而上浮现的现象,与主流媒体新闻不同,参与式新闻没有严格的传统和标准限制。在参与式新闻中,没有一个机构来控制信息的交换,也很少有编辑监督以及新闻工作流程的约束。对话机制使得新闻更具有流动性,参与式新闻正在创建一个动态的、平等的信息交换伦理。

参与式新闻的传播者是普通公民,无组织的个人不像传统媒体那样掌握着媒介资源,其参与的目的多是为了满足个人心理需要。因社会性新闻多涉及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广泛性且富有人情味,能够引起广泛的社会兴趣,故而参与式新闻传播的内容多以社会性新闻为主。

有偿新闻

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工作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包括故意隐匿和扣押新闻的活动。其实质是某些新闻从业人员将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新闻机构传播新闻的权利; 作为个人和团体的私有商品非法出卖,进行权利和金钱的非法交易。

有偿新闻是“拜金主义“在新闻领域的反映,是新闻界的不正之风,它的存在和蔓延,是新闻行业的耻辱。有偿新闻是任何意识形态,任何社会制度的新闻从业人员都不齿的行为。无论东方西方 , 有偿新闻都是新闻职业道德所明令禁止的。

锁眼新闻

锁眼新闻是指揭露隐私的新闻。19 世纪上半叶至 20 世纪 30 年代 , 西方报界黄色新闻泛溥 , 许多记者为利益所驱使 , 纷纷窥视名流显贵甚至平民百姓的私生活 , 往往从锁眼里向他人家室里偷望而获得新闻素材 , 把搜集到的丑闻当乐趣报道 , 故称锁眼新闻。

洋葱新闻

洋葱新闻是指运用网络传播,以新闻方式炮制的笑料。内容多纯属捏造,让人读来觉得荒谬, 过后又感到辛辣无比,也可归人“网络恶搞“类中。“洋葱新闻“作为网络中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 颠覆了真实和虚构、边缘和中心、精英和亚文化、高雅和庸俗之间的界限。制作者和传播者通过网络来颠覆、嘲弄权威和主流文化,行使自己的话语权,达到制作者有意、观赏者会心的效果。平民大众朴素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借此得到了伸张 ,使之成为一种全新的文艺批评形式。

洋葱新闻最早起源于一家同名的媒体——The Onion。这是一个以提供“讽刺新闻”闻名的组织机构,拥有专业的编辑、记者、主播等工作人员,他们模仿专业的新闻机构,报道风格讽刺、幽默,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如今,洋葱新闻已经成为那些真假难辨、具有幽默感或讽刺性的资讯信息的代名词,很多创作者或信息传播机构生产和传播洋葱新闻,以达到批判或娱乐的目的。

蜂巢式新闻

蜂巢式新闻是指报道者众多、信息黑洞众多和碎片化新闻众多的事件报道样态。在新媒体语境中,尤其是重大的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瞬间产生众多的信息黑洞,如在2021年河南暴雨灾害中,河南各个地区的受灾情况,每个受灾人员,被困家庭的信息等,需要有人挖掘、填补,这种众多的信息黑洞类似蜂巢上众多空洞洞的蜂巢孔。

众多不确定的信息促发众多的专业记者和在场公民尽情搜罗、挖掘,这类似于蜜蜂采蜜的状况:当出现繁花一片,方圆很多里的蜜蜂都会飞来采蜜,。报道时间的紧迫和人们获知信息的急切,使得专业的和公民的记者只能对事件进行零散、碎片化的报道,如同一只蜜蜂采足了花粉就飞回来填充蜂巢。

串式新闻

串式新闻是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独有的新闻叙事方式。它是指在微博社交媒体中,为了使读者清楚整个新闻的来龙去脉,用户会在转发前一条微博新闻的基础上发布一条新的微博新闻,这样前后两条新闻便以“糖葫芦串”的形式得以呈现。

串式新闻也叫做糖葫芦串新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香曾在论文对其进行详细的论述。“糖葫芦串”式的微博新闻叙事样态,在内容上,有利于补充或修正新闻的叙事要素,使语义表达连贯,实现过程真实,并最终实现事件的整体真实;在形式上,突出了新闻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以最省力的方式将新闻事件的各个要素串联起来,对于时间跨度长或信息要素难以及时准确挖掘的突发性事件的表达有着天然的优势,克服了人们记忆的局限性。

微博的串式新闻,第一条新闻通常是事件叙述。其后串联的微博新闻有的是报道事件引发的后果,即“葫芦串”为“事件后果”。“事件后果”的串式新闻不仅实现了新闻叙事的完整性,而且让新闻消费省时省力,因为它既满足了互联网语境下人们的快餐式新闻消费习惯,又避免了由于新闻事件时间跨度太长人们遗忘先前发生的事件,同时还方便受众随时消费新闻。

视觉新闻:

视觉新闻也称特写式消息,是指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能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的新闻。视觉新闻的立脚点应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应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其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感和概念化。

参考文献:

1、圣才名词解释专项训练

2、新媒体技术下的全景式新闻报道模式 丁溪原

3、以反传统的实践追求新闻业的传统价值 蔡雯

4、解困新闻学概念界定、发展背景及特点分析 张文慧

5、信息时代自媒体传播,个性化新闻的思考 桑华

6、个性化新闻推荐发展动力及趋势研究 谢新洲

7、反转新闻的叙事框架和传播影响 陆学莉

8、传感器新闻的发展与风险规避研究 谢耘耕

9、沉浸式新闻,场景表达与交互创新 徐曼馨

10、策展新闻,以对话为中心的新闻实践 吴果中

11、断言式新闻——媒介技术驱动下的新型新闻模式研究 | 6月社媒领域研究新进展陈想非

12、明明是假的,为什么洋葱新闻还这么受欢迎?全媒派

13、新媒体形态下的新闻样式(1):蜂巢式新闻和串式新闻 新闻与传播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除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或违规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我们猜你喜欢